隨著城市發展的持續推進和建設的不斷完善,舊城改造、建筑翻新及市政工程項目的實施往往對周邊房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傾斜、裂縫或結構性破壞。因此,為確保施工安全和周邊房屋的穩定,需按照相關法規委托專業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進行周邊房屋的施工影響鑒定。
根據《基坑工程施工監測規程》和《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明確規定,對于基坑深度周邊2-3倍范圍內的建筑物,需進行周邊相鄰影響檢測。這一檢測過程應涵蓋基坑開挖前、開挖后以及基坑回填后三個主要階段,以全面評估房屋安全狀態。
第一階段:基坑開挖前的初步檢測
1.調查房屋的圖紙資料、建造歷史、改建歷史及使用情況,特別是獲取必要的建筑平面圖;同時,檢查與相鄰工程相鄰的小區道路、圍墻等是否存在開裂、嚴重傾斜變形等現象。
2.確定房屋的基本結構體系,并識別出結構中的薄弱環節。
3.對房屋的沉降和傾斜情況進行至少兩次重復測量,取中間值作為監測的初始值。
4.詳細記錄房屋的現有完損狀況,通過描述、照片等方式記錄現狀,并調查房屋內外裂縫與損壞的原因,評估房屋的完損等級和抗變形能力,同時設置裂縫監測點。
5.深入了解基坑工程的施工進度安排,分析施工對房屋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
6.提交基坑開挖前的房屋安全鑒定檢測報告。
第二階段:基坑回填后的復測
1.復核檢測一般建筑的沉降和傾斜變形情況。
2.復核一般建筑的裂縫與損壞情況。
3.對比和分析相關裂縫、房屋變形的發展情況。
4.評估相鄰工程施工對一般建筑的影響程度。
5.結合建筑結構的特性,分析新建工程施工對房屋的具體影響,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和建議。
6.提交房屋安全鑒定報告,為后續的維護和修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